圍繞寧波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需求,加大金融支持戰略產業、優勢產業、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力度,力爭三年內實現工業企業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重超過30%……近日,中國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與市發改委、市經信委、市財政局等九部門聯合出臺金融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,全力支持我市工業經濟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和補短板。寧波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,不僅有利于推動“寧波制造”轉型升級,也是金融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機遇?!?br /> 金融為什么要給工業經濟“輸血”?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,是實體經濟的骨架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礎,是穩增長、調結構、轉方式的主戰場。寧波此次出臺如此重量級的金融支持工業經濟實施意見,既是趕上了寧波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這場“東風”,也是響應中國人民銀行、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門有關金融助力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。 往哪“輸血”? “突出寧波建設‘中國制造2025’試點示范城市,重點支持三大戰略產業、五大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。” 根據《“中國制造2025”寧波行動綱要》和《寧波市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》, 寧波制造的未來將以智能經濟作為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,同時重點發展新材料、高端裝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產業。在接下來三年, 稀土磁性材料、高端金屬合金材料、石墨烯等八大細分行業將成為我市“3511”產業的主力軍。 作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的利益共同體,我市金融部門將嚴格對照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新要求,加強金融支持的服務力度,重點支持高端裝備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戰略產業,綠色石化、清潔能源、汽車、時尚紡織服裝和家用電器等五大優勢產業,生物醫藥、海洋高技術、節能環保、文化創意等一批新興產業和科技服務,現代物流、軟件和信息服務、產業金融服務等一批生產性服務業。同時,加大對智能制造、工業強基、綠色制造、“制造業+互聯網”等重點轉型升級工程項目的支持力度。 怎么“輸血”? 從增強總量保障能力、完善信貸管理機制、加快金融產品創新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、降低融資成本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六個方面出發,出臺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“二十條”措施。 1、提高金融保障能力 穩定工業企業貸款增長:切實加大有效信貸投入,保持工業貸款增長在合理區間、與工業經濟貢獻度相匹配,穩步提高中長期貸款在工業貸款中的占比,力爭三年內工業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比重達到30%以上。 拓寬工業企業融資渠道:落實推進上市和新三板扶持政策,制定促進寧波股權交易中心發展和企業掛牌融資政策。 加大多元化資金籌集力度:支持符合條件的法人金融機構發行小微金融債、綠色金融債、二級資本債等增強資金實力、補充資本來源?!⊥晟菩刨J管理機制 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:突出寧波建設“中國制造2025”試點示范城市,加強金融支持和服務,重點支持三大戰略產業、五大優勢產業、一批新興產業和一批生產性服務業,努力打造形成“3511”新型產業體系。 2、優化信貸投向結構: 堅持有扶有控、區別對待,細化授信準入和用信管理。 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: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,積極發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,盤活工業企業貸款存量。 3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 加快融資產品創新:拓寬工業企業抵質押范圍,大力發展商標權、專利權、著作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,力爭年度商標權、專利權和著作權質押融資額度突破10億元。 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:加強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應用,改進和完善應收賬款質押和轉讓、特許經營權、未來收益權質押、融資租賃、保證金質押、存貨和倉單質押等登記服務。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:加快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,探索完善土地、用能、排污權等資源要素使用權交易機制,建立健全抵押登記、價值評估、交易流轉等配套制度。 全面深化科技金融結合:全面推進國家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,鼓勵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,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,支持工業企業科技創新。 4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加快工業企業“走出去”步伐: 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流程,提高人民幣在跨境結算中的占比,支持工業企業境外承攬工程、對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加強國際產能合作。 提高保險服務工業水平:落實我市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指導目錄和補償機制,探索將新材料、關鍵零部件納入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機制實施范圍。 完善不動產融資服務:對依法設立的銀行、保險等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、民間融資創新機構、融資擔保等地方金融組織開展抵押融資業務,需要辦理土地、房產等登記手續的,不動產登記機構要依法高效辦理有關事項。 推進工業企業兼并重組:優化兼并重組政策環境,支持行業優勢企業和上市公司開展兼并重組。 實施困難企業精準幫扶:按照《寧波銀行業債權人委員會組建試行管理辦法》,對出現暫時性經營困難的企業實施精準幫扶,做到穩定預期、穩定信貸、穩定支持,通過借新還舊、展期續貸、并購重組等方式,幫助企業渡過難關。 5、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: 金融機構應進一步順應利率市場化改革要求,加強利率定價能力建設,做到科學、合理定價。 規范銀行收費:切實遵循收費禁止性規定,嚴格落實“七不準”、“四公開”、“兩禁兩限”和“11類34項免收費”要求,規范發展存貸款業務,取消不必要的資金“通道”、“過橋”環節,在符合國家政策和商業可持續前提下,探索進一步減費讓利空間。 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:嚴格遵守轄內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決議,規范存款及招投標定價行為,維護良好的市場定價秩序。 6、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加快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: 推動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,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經濟強縣(市)區達到4億元以上,其他縣(市)區達到2億元以上。 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:積極爭取國家產業與金融合作試點城市,以縣(市)區為載體,聚合產業資源、金融資源、政策資源,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性。